B 型肝炎 是健康隱形殺手?! 漫談B型肝炎正確養肝觀



  B型肝炎病毒 (Hepatitis B Virus, HBV) 屬於DNA 病毒。B肝病毒在亞太地區的流行率特別高,且B型肝炎帶原者罹患肝硬化、肝癌等肝臟疾病的機率較高,台灣又是 B型肝炎的盛行地區,因此大家不可不慎。
  「 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有兩種,一種是『垂直傳染』,若母親是B型肝炎帶原者,分娩過程中,經由陰道分泌物、血液及羊水直接傳染給新生兒。第二種是『水平傳染』,病毒透過B 型肝炎帶原者的血液、唾液等體液經由皮膚黏膜傷口而傳染。」台中夏幸賢診所夏幸賢院長說。不過在1986年台灣全面針對新生兒施打B型肝炎疫苗,目前兒童B型肝炎帶原率由 1989 年 10.5% ,顯著下降至近乎於零 。

全面施打疫苗 仍有B肝風險
  不過夏院長也叮嚀,從1986年起全面施打的新生兒B肝疫苗所產生的B肝抗體,無法終生保護對抗B型肝炎病毒,抗體最多只能維持10年左右,少數接種者甚至只能維持3到5年的時間,當接種B肝疫苗後產生的抗體變弱或消失時,就無法保護身體不受B肝病毒的侵犯,建議還是每10年就追加施打一劑B肝疫苗,提高對抗B肝病毒的能力。

  另外,對於B型肝炎的傳染途徑,夏院長說仍有不少誤解之處,「一般人對於B型肝炎傳染途徑仍有不少誤解,基本上會接觸到血液的行為,像是共用刮鬍刀、輸血、性行為等,較容易受到B型肝炎病毒感染,而飲食、接吻等接觸唾液的
行為,即便對方帶有病毒,病毒量也非常少,不會因此感染到B型肝炎。」
  然而,曾經感染B型肝炎病毒的患者,是否就一定會成為帶原者?帶原者是否一定會影響肝臟健康?夏院長說,先來認識何謂「B肝帶原」。


B型肝炎帶原 就代表「肝不好」嗎?
  B型肝炎帶原的人分成兩種,一類為「不活動B肝帶原者」,是指B型肝炎病毒濃度(HBV DNA)小於2000IU/ml、且肝功能持續正常6個月以上的B型肝炎帶原者;另一種則是「慢性B型肝炎患者」,是指長達6個月以上肝指數GPT持續或間斷性不正常,顯示肝臟處於微微發炎階段,此為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
  B型肝炎帶原者無論是健康帶原或是慢性帶原,是否會因此提高罹患脂肪性肝炎、肝硬化及肝癌的機率?「B型肝炎病毒潛藏在人體多年,可能對肝臟細胞造成破壞,這確實是引起肝硬化及肝癌的元兇,尤其是慢性B型肝炎帶原者,
肝指數總是高高低低,表示肝臟細胞常常處於發炎狀態,久而久之就增加成為病變的可能。」

護肝趨勢──抗病毒藥物 
  夏院長說,目前已有多種抗病毒藥物問世,可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繁殖及複製。「抗B型肝炎病毒藥物的作用機轉,是抑制B型肝炎病毒的複製,改善B型肝炎的病程,來達到治療B型肝炎的目的。不過這是針對血液裡流竄的B型肝炎病
毒去進行殲滅、抑制複製,但是,萬一B型肝炎病毒跑進肝臟細胞裡,抗病毒藥物就不能殺滅病毒,因此必須『長期抗戰、守株待兔』,才能盡可能殺滅B型肝炎病毒。透過服用抗病毒藥物積極治療B型肝炎,確實能有效降低肝癌的發生率,尤其是在肝臟尚未出現病變、未出現肝硬化症狀前就開始治療,效果更好。」
  夏院長用了十分淺顯易懂的例子來說明B肝病毒與抗病毒藥物的關係。「B型肝炎病毒就像小偷,如果大喇喇地在大街上奔跑,就容易被警察發現、進而逮捕,但是萬一小偷躲進民宅躲起來,銷聲匿跡,警察無法挨家挨戶搜尋,只能部
署警察崗哨等,哪天小偷按捺不住跑出來,就會被警察發現行跡。就如同B型肝炎病毒,當它躲進肝臟細胞裡,身體沒有發病,血液中病毒量少所以肝指數顯示正常,但其實並不代表體內沒病毒,因此服用抗病毒藥物治療者,要有長期抗戰
的準備,按時服藥,才能逐漸將體內的B型肝炎病毒殲滅。療程開始後不能中斷,任意停藥可能會使病毒量在短時間內飆升,因而成為猛爆性肝炎的高風險族群。」

服用抗病毒藥物要長期治療
  夏院長說,患者一旦開始使用抗病毒藥物,療程通常需長達二至三年不間斷,而判定患者是否適合或需要服用抗病毒藥物,要抽血看肝指數數值。若超過正常值5倍或者驗出E抗原陽性,表示體內病毒十分活躍,就有服用抗病毒藥物的
必要,讓肝指數回復正常,盡量清除血液中病毒,減少日後演變為肝硬化及肝癌的機會。
  「只要遵照醫師指示服用抗病毒藥物,配合正常作息、良好飲食及生活習慣,定期做肝臟追蹤檢查,是有機會把體內潛伏的B型肝炎病毒清除,還肝臟細胞一個健康的環境。」
  夏院長建議,服用抗病毒藥物的患者每三個月至半年,須做抽血追蹤,觀察血中的E抗原指數。「E抗原可以反映出病毒的活躍程度,如果呈現陽性,則代表病毒活躍性強,肝臟發炎、病變的機率高,很容易感染他人;長期服用抗病毒藥物後,當E抗原從陽性轉為陰性,就代表病毒已經降低活性、甚至是體內病毒已經清除。


肝功能長期追蹤 不可輕忽
  不過,對於許多B型肝炎健康帶原者,肝指數是正常的,還需要去醫院追蹤檢查嗎?夏院長說,有些B型肝炎健康帶原者只做抽血檢查,看到肝功能指數正常就放心了,其實光做這些還不夠。「即便B型肝炎帶原者肝指數全部都正常,罹患肝硬化、肝癌的風險仍比正常人高出許多,因此建議B型肝炎帶原者的定期追蹤,應該包含抽血檢驗肝功能指數GOT、GPT外,還要檢驗肝癌指標----胎兒蛋白指數,另外還要再做腹部超音波,才是比較完整的追蹤檢查。」
  夏院長說,如果肝功能指數持續維持正常,可半年作一次檢查,倘若肝功能數值浮動、有時會出現異常的人,建議三個月檢查一次,尤其肝癌早期都是毫無症狀的,一定要靠定期檢查才能及早發現、及早治療。

從日常飲食開始護肝
  肝病向來有國病之稱,罹患人數眾多,因此坊間也出現許多未經科學驗證的保肝藥品或保健食品。然而,肝臟是人體的化學工廠,每天要處理許多化學反應,也會消耗大量的營養素,一旦缺乏營養素,肝臟的化學反應就不能順利進行,加上如果又是B型肝炎帶原者,肝臟體質不佳更容易出問題,因此正確的保肝原則不外乎是提供肝臟足夠營養及減少肝臟負擔。
  服用像是五味子、蜆精、芝麻素、牛樟芝等林林總總的保肝健康食品,當然有其護肝養肝的功效,不過不是花錢買了保健品就可以放任肝臟持續累積疲勞,反而更應該搭配保肝食品,落實保肝的飲食原則,像是均衡飲食、少菸少酒、充足睡眠不熬夜,尤其是B型肝炎患者萬一已經出現慢性肝炎、初期肝硬化等症狀,抵抗力較正常人差,就要避免生食,像是生魚片、海鮮、生冷的沙拉等容易有細菌感染的食物都應該避免。
  而現代人忙碌的生活中,有時仍必須透過一些機能飲料來提神,這類能量飲料多半含大量的咖啡因、糖,短時間讓你不疲倦,但其實是干擾了大腦疲勞的信號,讓大腦暫時忘記身體的疲累、持續釋放大腦中的多巴胺,讓人有精神百倍
的錯覺,如此一來會讓身體累上加累,肝臟細胞沒有獲得適當的休息,又繼續操勞,自然會有傷肝的風險,建議少喝為妙。
  平時飲食就可選擇攝取富含抗氧化成分如維生素C、E、B、胡蘿蔔素、茄紅素、硒、鋅、銅、鐵,以及多酚類如花青素、黃酮類、大蒜精、芝麻素等,能保護肝臟,修復肝細胞損傷。另外,蛋白質也是肝臟很需要的營養素,多攝取豆魚蛋肉等優質蛋白質來源也很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