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師教您如何換季不過敏~戰勝小兒過敏
健康相談室
本文特別感謝 陳信宏小兒科診所 陳信宏醫師提供專業諮詢

秋冬早晚溫差與濕度變化大,是一年中的過敏高峰期,容易誘發過敏,有不少兒童出現 過敏性鼻炎、結膜炎和過敏性皮膚炎(異位性皮膚炎)等過敏,門診患者往往暴增許多。季 節交替時分,對抗過敏症狀儼然成為家長的噩夢,趕緊請教小兒科醫師該怎麼辦!
是感冒 ? 還是過敏 ?
「孩子怎麼老感冒、吃藥後又反反覆覆難以痊癒,或是鼻子發癢、鼻涕直流,到底是感 冒還是過敏性鼻炎?這些都是上門求診的家長最常見的疑慮。」陳信宏醫師表示。
過敏性鼻炎是因鼻子黏膜受到外界某些物質 ( 過敏原 ) 接觸後,引發體內免疫系統高度活 化而造成不舒服的炎症反應,其主要症狀有打噴嚏、鼻子癢、流鼻水、鼻塞,有時還會合併 眼睛癢、揉眼睛、流眼淚。其實,孩子很有可能是過敏性鼻炎,但卻當成感冒治療,延誤最 佳治療時期。
過敏問題的典型症狀是「癢」,鼻子癢、眼睛癢,所以小朋友常會用手揉鼻子、張開嘴 巴呼吸或是揉眼睛、出現擠眉弄眼、張大眼睛的怪表情,常常被誤認為調皮,上課愛搗蛋, 其實都是過敏作怪。若不治療長期下來可能會因鼻塞導致睡眠品質變差,進而造成白天精神 不集中影響學習。
抗組織胺類製劑是最常被用來治療過敏性鼻炎的藥物,主要是抑制體內激素「組織胺」 被誘發引起過敏作用,而不同類別的抗組織胺藥物其最大區別在於抑制組織胺能力的多寡。 目前常見市售的抗組織胺有以下幾種分類。
第 1 代抗組織胺藥物:能有效緩解過敏的症狀,但第 1 代抗組織胺藥物多屬於脂溶性, 會通過血腦障壁進入中樞神經,容易有嗜睡、注意力不集中等副作用,因此,如從事開車、 操作器械等需要集中注意力工作的人,在使用這類藥物時就要稍微注意一下是否吃了會有副 作用的產生。順帶一提,對於有些因為過敏症狀失眠的人,醫師以第 1 代抗組織胺藥物,利 用其會想睡的副作用來達到順利睡眠的目的。
第2代抗組織胺藥物:結構較複雜,可降低藥物穿過血腦障壁以及中樞,減少相關副作用, 因此較不易嗜睡,對白天工作、開車、讀書等需要集中注意力的患者,醫師通常會開立此類 藥物治療。
陳信宏醫師叮嚀,對過敏性鼻炎的患者而言,除了視病情的嚴重度接受藥物治療外,最 重要的是避免接觸過敏原,平日要多觀察自己的身體狀況,了解哪些情況比較容易誘發過敏 的發生。
對抗異位性皮膚炎
異位性皮膚炎是種覆發性的慢性皮膚炎,雖然可能出現於任何年紀,但是最容易好發於 嬰兒及幼童,是孩子很常見的「過敏」表現之一。「嬰兒最常見皮膚病是異位性皮膚炎,在 臉部、軀幹及四肢關節附近的皮膚紅腫塊,寶寶常因為皮膚嚴重搔癢不自覺地抓,造成破皮、 脫屑、結痂,嚴重時還會抓到傷口流湯流水,讓家長很心疼。」陳信宏醫師說明。
異位性皮膚炎致病原因較複雜,除了先天性過敏遺傳體質,也可能因環境因素 ( 過敏原 )、 食物、天氣所造成的過敏性皮膚病。當病症嚴重時首先治療因抓搔引起的破皮感染發炎,並 減輕搔癢症狀,藥物的選擇上包含抗組織胺、類固醇等,劑型包含口服、外用藥膏、注射劑等, 視病灶嚴重情況選擇用藥,減緩皮膚發炎症狀使患者有一個正循環的舒適生活環境。異位性 皮膚炎的治療,一般來說是比較困難,主要是造成的原因太多,雖是一種複雜又麻煩惱人的 疾病,但只要家長、患者、醫生能充份溝通,配合適當的藥物控制,利用過敏原的檢測找出 過敏原,減少接觸過敏原,就能有效控制病情。
揪出過敏原最重要
台灣氣候溫暖潮濕,是黴菌、塵蟎最佳生存環境,只要吸入或接觸就易有各種過敏症狀。 所以室內的環境控制,在治療上佔有很重要的地位。特別是冬季,大部分的家庭習慣緊閉門 窗,以導致家塵、塵蟎、黴菌的含量很高。
陳信宏醫師笑著說,醫生就像名偵探柯南,看診過程需先了解患者症狀發生的經過及時 間,深入了解再抽絲剝繭幫助找到過敏原。「有名國中生患者因過敏性鼻炎前來診所求診, 他之前沒有過敏性鼻炎症狀,用藥狀況也良好,但病情仍然反覆,醫師跟家長及患者深入了 解後發現,原來是某次颱風淹大水後,家裡木質地板底層發霉,終於找到過敏原:黴菌,之 後大舉翻修除掉黴菌,孩子的過敏鼻炎才痊癒,恢復健康生活。」
陳信宏醫師說,只要有過敏疑慮,可先從居家環境清潔做起,再尋求過敏專科醫師的協 助,透過各種檢查確知結果,才能及早診斷、對症下藥,不致延誤治療良機。
如何有效控制過敏
許多家長想知道,孩子過敏除了看醫生、吃藥,難道沒有其他方法了嗎? 「近幾年科學進步,不少診所、健檢中心推出過敏原檢測,只要抽血約 5 cc.,可以一次得知 30~40 種食物、吸入性過敏原,檢驗項目繁多令人眼花撩亂;但過敏原檢測仍有侷限性,且檢 測結果絕非百分之百萬無一失,也不是檢驗的項目愈多愈好。」陳信宏醫師建議 3 歲以上再 檢驗較為準確,原因是 3 歲以上孩童吃的食物種類較廣也較齊全,嬰兒期不曾碰過的食物, 不會有第一次接觸的致敏化,也就不會有之後的過敏反應;因此建議一種食物要吃過幾次之 後,才測得出是否有急、慢性過敏,做檢測才較具價值。
一般來說,個人的過敏原食物僅有特定某幾種,只要找出此種個人的過敏原後,其他常 見的過敏原食物就可安心吃,不需要忌口。臨床上常見有些父母為了怕孩子過敏會限制飲食, 反而造成孩子營養不均衡反而影響發育。
吃益生菌抗過敏有效嗎 ?
近幾年來免疫學界發現,補充某些有益菌種,可改善過敏患者的免疫系統,又不會像藥 物般出現副作用,因此近來攝取益生菌抗過敏的觀念相當盛行。
腸道不僅是人體主要的消化器官,腸道也是人體最大的免疫器官,人體腸胃內細菌種類 可能超過 500 種,有益菌也有害菌,互相競爭形成動態平衡。而益生菌是經由重建腸內好菌 數目、改變腸黏膜細胞的結構及影響體內免疫細胞功能,而重新調節並增強腸內的整體免疫 機制,進而對已過敏的人可以減緩其過敏發炎的反應,對於過敏性鼻炎、異位性皮膚炎有幫 助。其中又以 A 菌嗜酸桿菌 (Acidophilus)、B 菌比菲德氏菌 (Bifidobacterium) 最被廣泛地使用, 而多種不同菌種一起併用,亦顯出其有互補作用的成效。
陳信宏醫師提醒,過敏是慢性病,雖然成因複雜,但以遺傳與環境兩因素影響最大。許 多家長普遍有「過敏不會好」的錯誤認知。對於過敏性病患,最好選擇信任的醫師長期追蹤 下佐以適當的藥物及相關治療,另一方面做好居家環境控制,減少曝露於過敏原,再加上均 衡飲食,相信不管有什麼與過敏有關的困擾,大多都能有效解決。「患者應學習如何跟過敏 和平相處,其實過敏並不可怕,了解原因找到減少過敏的生活方式,更有信心與過敏和平相 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