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做讓人幸福的事 賀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獲第一屆傳善獎殊榮

『每個善念,都是一顆水滴而產生無限漣漪,善的循環生生不息~』
由震旦集團陳永泰公益信託主辦【2015年第一屆傳善獎之頒獎典禮】於11/17在台大醫院國際會議中心舉行,其獲獎單位有致力在【失能長者的生活致力支援-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輔導失家的孩童-張秀菊基金會】、【爭取婦女保障-現代婦女基金會】、【關懷癌友-癌症希望基金會】及【幫助脊髓損傷的傷友自立更生-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等5家社福機構獲獎,分別可獲3年、每年400萬的補助。
震旦集團總幹事-王景賢表示:『如何將一件事做得有效率,那就交給專業!』;而創立

【傳善獎】主要目的在於透過持續贊助中型優秀社福團體,藉以鼓勵各社福單位以創新、有效率方式,來為弱勢族群提供更好的服務。

▲第一屆傳善獎頒獎典禮,震旦集團董事長袁蕙華女士(左三)親自頒獎,領獎代表由左起分別為:張秀菊基金會張良卿董事長、現代婦女基金會王如玄董事、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林進興董事長、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趙明明執行長、癌症希望基金會楊岳虎董事。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以【改變的起點】為講題,探討社福機構管理與資源整合,並以自身投入教育公益的經驗為比喻:政策就像龍頭,必須隨著社會發展的趨勢而前進,除要觀察世界的趨勢之外,並要同步知道自己的優勢,在組織內部要先【凝聚共識】,並制定【政策】後,並能發展【執行方案】及【訓練方法】,進而形成【完善的評鑑機制】,亦即是【改變的力量】。

又如早期的社福團體提供獎助學金給名列前茅的學童,資源均集中在成績優異的學生;現在回頭看,不盡然是對的,當社會結構改變,從集權時代邁向民主時代,【社會分配】亦是一個重要的議題,扶弱不單是各社福機構的責任,而是社會大眾的責任,每個人可依自己的能力予以財力、物資的支援之外,並讓弱勢族群找回重建生存能力與自信,成為持續永恆散佈的力量,進而創造社會良善的價值。


▲第一屆傳善獎之分享座談,
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趙明明執行長(左三)。
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執行長-趙明明表示:『在台灣,將父母送到養護機構照顧,常被說是不孝的行為。然而,社會結構的改變,少子化、小家庭及雙薪家庭的盛行,選擇機構照顧,恐怕將逐漸成為子女的必要之惡。當長輩一到養護機構第一個想法是到死都出不去,並過著三等公民的生活(等吃、等睡、等死),因長期的失能,長輩們對自己都缺乏自信心,要說服他們走出去
是一件非常艱鉅的任務。』有鑑於此,為讓失能的長輩生活無後顧之憂,以【零約束、零尿布、零臥床】為目標,並結合【能力回復運動】、【全國老人福利機構運動會】及【生活自立支援】之三大照顧精神與策略,分享給其他照護單位,讓長輩提升自我照護能力,重拾生命的動力與信心。
「零約束、零尿布、零臥床」對台灣的照顧產業而言,是夢想也是期待,然而在日本這已經是一種趨勢及現在進行式。透過國際間的交流與研修,讓我們學習到「生活自立支援」理論與實踐策略。趙明明執行長表示:「永信松柏園老人養護的柯奶奶於103年二次腦幹中風、無法行走,家屬考量復健及照顧負荷,安排至松柏園接受照顧,我們的跨專業團隊透過積極復健搭配均衡營養,經由一年多的照顧,並於今年度開始導入生活自立支援,長輩從臥病在床無法行走到目前能在室內用15分鐘走完40米長的走道(正常人為3分鐘)」。這樣一步一步的前進,讓長輩重拾自信,每天陪伴長輩的家屬與工作同仁,更從中獲得滿滿的成就感與希望。
最後,趙明明執行長也強調:接下這份工作,就是責任的開始,基金會以【創造人間幸福價值-照顧之外,失能長輩更需要支援】的專案得獎,其就是以長者的立場去提供服務,失能不代表失去志氣及未來,讓他們克服因失能而產生的障礙,重新面對生命的美好。


▲永信投控-李芳全董事長(左四)
永信社福-趙明明執行長(左五)。
 

【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小簡介】
西元1978年,永信藥品創辦人─李天德先生(西元1923年~2006年)以「藥期毋藥」的企業愛心,秉持「取之社會、用之社會」之理念,創設「永信社會福利基金會」,積極展開各項社會福利工作。為使社會福利服務品質更臻完善及推廣全民正當休閒活動,於鐵砧山風景區斥資闢建「永信運動公園」並長期舉辦「永信杯全國排球錦標賽」;為推動老人福利,更設立「松柏園老人養護中心」以善盡照護老人之企業社會責任。


本會延續創辦人「取之社會,用之社會」的理念,致力發展本會目的事業的深度與廣度,回饋鄉里,服務社會,逐步實現 創辦人心目中的「無界花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