燒燙傷的自行照護
國際醫藥短波
前言
燒燙傷經常是無預警發生的,並且可能導致死亡、一輩子毀容,或使皮膚器官喪失功能。依據皮膚燒燙傷部位深淺以及傷口程度的不同,可以將燒燙傷分為一度燒燙傷(Superficial)、淺二度燒燙傷(Superficial Partial Thickness)、深二度燒燙傷(Deep Partial Thickness),以及三度燒燙傷(Full Thickness)。
燒燙傷的自行照護可分為意外發生當下的緊急救治,以及意外發生後的後續追蹤照護。緊急救治主要為在意外發生當下能夠依照患者受傷程度的不同,而辨識出患者所需要的救治等級是為需要住院接受觀察、需要進行手術植皮、需要預防細菌感染,或是需要進行疼痛緩解的病患。而後續追蹤照護則著重於減小因疤痕增生造成的外貌不美觀,以及因疤痕攣縮導致的行動不便。
燒燙傷的緊急救治主要有六大重點(6”Cs”):衣物(Clothing)、冷卻(Cooling)、清潔(Cleaning)、化學預防(Chemoprophylaxis)、覆蓋(Covering),以及和緩(Comforting),而這六大重點為影響患者復原情況的關鍵因素。
燒燙傷的後續追蹤照護(Follow-up Care)對於評估病患是否有細菌感染,以及了解病患的癒後情形都是非常重要的。燒燙傷的合併症狀通常包含傷口復癒緩慢、疤痕增生以及疤痕攣縮,而及早手術轉診也能夠幫助減少疤痕生成以及攣縮。
雖然多數燒燙傷病患透過家庭醫師的協助就可慢慢康復,然而有部分的病患卻需要轉診手術進行皮膚移植或疤痕修復。燒燙傷患者容易因為燒燙傷導致的肢體不便或是外貌不美觀而產生心理上的陰影,因此,與此同時家屬的關心與支持便顯得非常重要。
燒燙傷的緊急救治
一、燒燙傷深度
二、燒燙傷面積
燒燙傷面積是以整體受傷部位的體表面積百分比(TBSA)來計算,而用來快速評估成人燒燙傷面積最知名的方法為Wallace九則算法
(rule of nines),此方法適用於傷口深度達淺二度以上之患者;評估15歲以下之小兒病患則以Lung and Browder圖表法較為準確。
Wallace九則算法
Lung and Browder圖表算法
對於燒燙傷部位比較小或是比較分散的病患,則可用患者手掌簡單換算燒燙傷部位之總體表面積。傳統計算方式,是將一個手掌大小直接換算為1%TBSA,然而根據近期的研究指出,一個手掌切確能夠換算的體表面積僅為0.4%TBSA,而一個全手體則可換算為0.8%TBSA。(Perry RJ, Moore CA, Morgan DB, Plummer DL. BMJ.
1996;312:1338)
三、病患住院及轉診之評估
根據年齡、TBSA、燒燙傷部位以及傷口深度,將燒燙傷患者的嚴重程度分為三類。
火災導致的致死因素有75%是由肺功能不全所引起的。由於擔心可能會出現肺水腫的情形,因此只要疑似有吸入性嗆傷的病患都必須接受至少24小時的照護觀察,且須接受纖維支氣管鏡檢、或是氙氣通氣灌注掃描任何其中一項檢驗,以協助儘早確診是否有吸入性嗆傷,同時病患也必須檢查是否有一氧化碳中毒的現象,一旦動脈中的碳氧血紅蛋白(carboxyhemoglobin level)被測出達10%以上,則表示病患曾經久暴露於一氧化碳的環境之中,此時會給予高壓氧進行治療。根據臨床表現,吸入性嗆傷的病患可能會出現咳嗽、喘息、呼吸困難、以及咽喉腫脹的症狀。
深二度燒燙傷、三度燒燙傷、有高風險感染率的燒燙傷病患(如糖尿病),以及高伏特電燒傷的病患都被認為有住院觀察的必要性。在高伏特電燒傷發生的72小時之內,病患有可能會出現心律不整的症狀,觀察心電圖最容易出現非特異性的ST-T波異常。
兒童燒燙傷則因為會被懷疑有家暴的可能性,所以通常建議必須住院接受觀察。有9-11%的兒通燒燙傷都不是意外導致的,而最容易發生意外燒燙傷的孩童年齡為13-24個月的幼兒。常見的家暴燙傷成因有:熱水浸燙傷、香菸燒燙傷,或是熱鐵器燒燙傷。
四、燒燙傷之緊急救治
輕度燒燙傷可以透過家庭醫師協助或者自行照護而痊癒,以下針對燒燙傷的緊急救治,主要可分為六大點(6”Cs”)。
1.衣物(Clothing):立即移除病患身上任何燒毀
及非附著之衣物。
2.冷卻(Cooling):立即性的降溫。在燒燙傷發生
之後的前幾個小時之內,以浸泡無菌生理食鹽水的紗布持續冷敷患部幫助降溫,則能夠明顯有效的緩解燒燙傷部位的疼痛感。應避免以冰塊直接冰敷,且須特別留意大面積燒燙傷的病患(TBSA>10%),可能會出現惡性高溫的症狀。
3.清潔(Cleaning):燒燙傷部位在開始清潔之前
,可先塗抹局部麻醉劑以避免清潔傷口可能引起的劇烈疼痛,局部麻醉劑應避免直接注射或是塗敷於患部。可用清水以及中性肥皂清洗傷口,應避免使用氯胍(chlorhexidine gluconate solution)或是優碘(povidone-iodine solution)等消毒劑清洗,消毒劑的使用可能反而會抑制傷口的癒合。燒燙傷部位的煤焦殘留物,可先用 Polymyxin B-bacitracin Zinc ointment塗敷患部數日,使殘留物乳化再進行移除。 為了避免細菌感染,淺二度至三度傷燙傷造成的壞死組織都必須清瘡移除。
4.化學預防(Chemoprophylaxis):燒燙傷程度淺
二度以上者必須預防性投予破傷風疫苗(Tetanus)。燒燙傷口發炎誘發的症狀包括:紅疹、水腫、觸痛。若病患併有淋巴管炎、發燒、心神不定或是厭食等現象,則需特別留意可能是有細菌感染的可能性。燒燙傷口細菌感染有可能會引起敗血症,所以患者必須接受適時的住院觀察或是投予非口服抗生素。一度燒燙傷以外的燒燙傷患者,都必須預防性投予抗生素治療,一般燒燙傷預防感染投藥會選用Silver Sulfadiazine,但由於有誘發核黃疸的風險,此類製劑不適合用於對磺胺類藥品過敏的病患、孕婦、新生兒,或是新生兒小於2個月內的哺乳婦身上,而Bacitracin是預防投予抗生素的另一個選擇,基於經濟效益考量,部分學者建議直接以Bacitracin取代Silver Sulfadiazine投予患部,以減少醫療支出。
生醫敷料(豬皮、皮膚移植)或是Biobrane的使用,可以取代局部抗生素用於燒燙傷部位的感染預防,而且使用生醫敷料可避免因替換敷料所引起的疼痛。另外,比起Silver Sulfadiazine,生醫敷料還具有降低感染率以及加快復癒率的優點,但缺點是耗材較昂貴以及取得不易。
5.覆蓋(Covering):常用的覆蓋材料為無菌網狀紗布。在清潔過後的傷口表面塗敷一層薄薄的抗生素,再以無菌網狀紗布覆蓋即可。燒燙傷部位之覆蓋有預防細菌感染的作用,而且覆蓋物也會有吸收滲液以保持傷口乾燥的效果。覆蓋物的更換頻率會根據燒燙的傷程度以及部位而有所不同,通常為一天兩次至一週一次。一度燒燙傷通常不需要使用額外的覆蓋物,僅以簡單的潤膚劑(蘆薈凝膠)於患部表面進行保護即可,如果患部有起水泡的話則再另外照會家庭醫師。
6.和緩(Comforting):可選用Acetaminophen或
者是NSAIDs來做為輕度燒燙傷的輔助止痛用藥。Aspirin有可能會因為抑制血小板凝集而引起出血的危險性,故應避免選用作為燒燙傷疼痛緩解用藥。Codeine或是Morphine等較強效止痛藥,則會被用於傷口換藥時的鎮痛輔助用藥。
燒燙傷的追蹤照護
燒燙傷的後續追蹤照護重點在於感染的預防及治療、減少疤痕的形成,以及改善疤痕攣縮。
一、追蹤頻率
一般對於自行照護的燒燙傷病患,會在燒燙傷發生後的隔日做第一階段的傷口評估,以衡量疼痛控制的情況和敷料換藥的頻率;第二階段的傷口評估基本上為每週一次,直到燒燙傷患部開始表皮增生為止,基本上在表皮增生開始出現白色凸起後的7-10天內,傷口會完全復原。燒燙傷發生兩週後若是表皮組織仍未開始增生,或是三度燒燙傷的部位大於直徑2公分以上,病患則必須轉外科照會。
二、疤痕增生及攣縮
疤痕的形成會發生在表皮增生超過2週以上的孩童以及黑種人身上,而孩童以及黑種人以外的其他病患只要表皮增生超過3週以上,患部就會生成疤痕。減%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