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山鷹姿 準時來訪的灰面鵟鷹



       每年三月,永信醫藥文物館會規畫一系列和老鷹有關的活動,無論是與飛行相關的氣流飛行環DIY、製作有趣的平衡鷹,抑或是年年受到民眾喜愛的彩繪老鷹風箏、賞鷹活動,這都因為永信醫藥文物館的所在地-大甲鐵砧山,是灰面鵟鷹遷徙、停棲的重要地點。
  灰面鵟鷹是中型猛禽,身長約42-48公分,翼展可達102-115公分,體重約375-500克,成鳥為褐色,臉灰色,腹部為白色帶有褐色橫紋,主要食性為肉食性,食物包含小型蛇類、蛙、鼠類、蜥蜴、昆蟲等。

       在台灣,灰面鵟鷹是一種重要的過境鳥,每年於春、秋季進行遷徙,在10月10日國慶日前後,牠們從北方的繁殖地向南遷徙至菲律賓等地過冬,在遷徙的過程會形成群體,數量多時會形成鷹河或鷹球的壯觀場面,許多鳥類愛好者會駐守在賞鷹點,只為一睹這難得的生態景象。
  鐵砧山為中部重要的賞鷹點,每年春季灰面鵟鷹會在清明節前後由菲律賓往北飛回繁殖地,由於是從南方飛來,於是彰化人稱呼牠們是「南路鷹」,又因為正值清明節前後,相傳當年國姓爺鄭成功擲劍而成的劍井,會有許多鷹投水自盡,當地居民相傳是國姓爺的舊部屬化身為鳥,每年前來弔念故主,因此在大甲鐵砧山一帶又將灰面鵟鷹稱為「國姓鳥」;而這投井的傳說,以生態的角度解釋則是因遷徙路徑上水源稀少,遷徙的鳥類見到井水爭先恐後飲水,但入井後可能因羽毛浸濕或被同類踩踏而無法飛出,這也顯示遷徙性鳥類在過程中需面臨的種種考驗。

       每年的三月底,永信醫藥文物館會邀請彰化縣野鳥學會李璟泓老師擔任鐵砧山賞鷹活動講師,李老師一面介紹著鐵砧山及灰面鵟鷹的歷史,一面留意天空是否有老鷹過境?帶著孩子們從劍井步道一路觀察兩旁的一草一木及各種小動物,走到國姓廟前觀景平台後,遼闊的視野搭配著李老師生動有趣的解說,時而模仿鳥類的叫聲,時而讓斯文豪氏攀蜥乖乖躺在手上讓小孩們輕摸,加上天空飛來的一群群的主角-灰面鵟鷹,每每讓參予活動的孩子及家長驚呼連連,也讓賞鷹活動成為每年的熱門活動。

       永信醫藥文物館每季均會推出不同主題的闖關活動,透過不同的遊戲體驗將用藥安全、健康促進及在地生態等知識,以寓教於樂的方式傳遞給來訪的民眾,希望大家每次參與活動,都能獲得新的體驗及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