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的飲食 有益心理健康



        自2020 年新冠疫情爆發,造成各種經濟與社會的影響,雖各國逐漸解封,仍對多數人造成影響。 財團法人精神健康基金會於2022 年12 月公佈疫情對台灣精神健康的影響,約有 27.7% 的人心理狀態變差,換算全台約有 443 萬人受影響,並有四成的人睡不好、焦慮緊張、記性變差。其實,人體營養狀態與心理健康的關係是息息相關的,飲食會影響心理健康,而心理健康狀況,又會影響我們的飲食狀態。

        越來越多的研究表示,健康飲食對心理健康有益。2019 年發表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上的一篇評論表示,增加蔬菜和水果的攝取,能夠對心理健康產生正面積極影響,可減少臨床抑鬱症患者的症狀。健康的飲食可以提供更多的維生素、礦物質和健康的脂肪酸及膳食纖維,可減少炎症,並改變神經傳導物質(neurotransmitters),進而減輕抑鬱症狀。

        一則 2022 年刊登在《美國臨床營養學雜誌》的研究,評估地中海飲食對治療18 至25 歲男性中度至重度抑鬱症的影響。研究分為飲食干預組和對照組,進行12 週的隨機對照試驗,透過地中海飲食,攝取更多的水果、蔬菜、魚類、豆類、全穀物、堅果和橄欖油等,少量肉類、奶製品及紅酒。結果發現,飲食干預組的抑鬱症狀有顯著改善,貝克憂鬱量表(BDI-II)平均減少 20.6 分。地中海飲食富含ω-3 脂肪酸、膳食纖維及抗氧化物質,有助對抗憂鬱,且人體大約有80~90%的血清素由腸道產生,其可以幫助大腦感到快樂,腸道具有大量的神經網路及傳導物質會影響大腦,也就是腸— 腦軸線,因此腸道有「第二大腦」的說法。
  地中海飲食始於 1960 年代,源自於居住在地中海沿岸國家的飲食習慣,罹患心血管疾病的比例較低,近年來發現其對大腦健康、憂鬱症也有幫助。地中海飲食是一種生活方式,以攝取健康的脂肪來源,吃大量的蔬菜水果、橄欖油,搭配天然乳製品,加上適量的魚、蛋及家禽類,並食用少量紅肉及紅酒的飲食模式。外食族則可適當補充綜合維生素、深海魚油、益生菌、膳食纖維及抗氧化物質,例如: 薑黃素、藻紅素、兒茶素等抗氧化成分的保健食品,來彌補飲食不足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