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化性關節炎病友的福音 關節腔玻尿酸注射劑
最前線專欄
本文作者/ 大千醫院 骨科 劉少政醫師

一、前言
隨著高齡化社會到來,退化性關節炎可說是國人最常見的骨科慢性疾病之一。一般而言,膝關節需長期承受人體重量,除了年齡增長會導致關節退化,長期姿勢不良( 久蹲,跑跳過度) 及肥胖( 體重過重) 或創傷等因素也都會加速關節損耗,導致膝部關節腔內生產潤滑液的速度變慢和潤滑液中的玻尿酸濃度降低,無法有效產生潤滑及緩衝作用,進而造成關節軟骨的磨損,也就是所謂的退化性關節炎。臨床上會導致關節疼痛、僵硬、腫脹、變形,或活動時骨頭發出異常摩擦聲,都會嚴重影響日常生活作息,令病友痛苦不堪。雖然退化性關節炎是無法完全治癒的疾病,但是藉由許多藥物和非藥物治療,如:減重、休息和物理治療及輔助器的使用,可有效紓解病人的不適症狀及減緩疾病的進程。
二、退化性關節炎分級
骨關節炎依據嚴重程度在臨床上共分成四級:最常用的退化性關節炎分級方式是「卡葛倫- 勞倫斯分級系統 (Kellgren-Lawrence Grading System)」。
對於輕微到中度的膝關節炎病友( 第二期或第三期的病友),可藉由關節腔內注射玻尿酸(又稱透明質酸)或目前非常流行的「增生療法」( 高濃度葡萄糖或高濃度自體血小板濃縮液) 得到有效疼痛緩解與病情控制,唯後兩者為非健保給付治療品項,故需病友自費治療且多半所費不貲。但是針對嚴重軟骨磨損之骨關節炎且對於保守治療反應不佳,甚至是關節明顯變形或行動能力受限的患者,通常會建議進行手術治療,手術方式主要包含膝關節鏡手術、截骨矯正手術以及人工膝關節置換手術,但是否適合進行手術治療仍需由專科醫師進行詳細評估和全盤考量。
三、什麼是關節玻尿酸?
玻尿酸( 又稱為透明質酸) 是一種具有高度吸水性以及黏彈性的生物性多醣體,是關節軟骨基質組成的一部分,也是關節腔潤滑液主要成份之一。人體關節腔內關節液本身就含有玻尿酸成分,功能為擔負著關節潤滑幫助關節活動順暢,和緩衝撞擊的避震功能並降低關節軟骨之間的磨損。健康正常的關節內玻尿酸的濃度足夠,關節活動得以潤滑,也能獲得足夠的保護。但是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其關節液的質和量都比健康人的差和少,因此降低了原本用來保護軟骨和關節的作用。
「玻尿酸關節腔注射療法」就是在患者膝蓋注射玻尿酸,作用就像替生鏽的齒輪添加上潤滑油或機油讓齒輪運轉順暢,可以提供關節潤滑、避震,減少關節進一步磨損。同時抑制發炎反應和疼痛物質,保護軟骨細胞及誘導內源性玻尿酸生成。減少患者不適,增加行動力,更能延緩關節退化,同時抑制軟骨持續磨損惡化,最後可延緩置換人工關節的時間。但這樣的治療方式通常是在軟骨磨損較輕微的輕、中度退化性膝關節炎患者比較有效。而且注射進關節的玻尿酸還是會隨著時間流逝而濃度變低,所以效果只能維持一段時間。
四、玻尿酸關節腔注射劑介紹
玻尿酸關節腔注射劑產品種類繁多,常見劑型有傳統每週注射一劑( 玻尿酸分子量約100 萬道爾頓左右),一個療程為三至五週,療效可持續幾個月,或是長效一針劑型玻尿酸,分別有半年或一年注射一次,而半年一劑高分子量長效型玻尿酸則達到700-1000萬道爾頓,是最接近人體自身玻尿酸分子量的形態。長效型玻尿酸以新型交聯技術製成,可以在關節腔中維持更久,其高黏稠分子但更能抵抗身體重量擠壓及生物降解。相較於傳統一週一次的玻尿酸,長效型一針玻尿酸可以減少患者施打次數、降低往返回診時間及注射時的可能感染風險,大大提升患者施打的便利性及安全性,病友需回診的次數與相關醫療花費皆隨之大幅降低。
目前健保規定退化性關節炎患者如在醫療院所就診照 X 光後,醫師判定有輕度到中度的退化,經過半年的藥物及物理治療等保守療法皆無效後,就能給付關節內玻尿酸注射,每半年可注射三劑。自2020 年5 月1 日 起健保陸續給付高分子量長效型玻尿酸。有半年接受注射一劑及一年一劑型,讓飽受骨關節炎所苦的病友有更多的選擇。
五、結論
醫學文獻也指出玻尿酸關節腔注射其止痛效果不亞於吃藥,但卻可免除因吃止痛藥造成的腸胃道不適以及肝腎負擔的問題,對於擔心因長期吃藥造成身體負擔的病友而言,關節腔注射玻尿酸可說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的優良替代方式。
最後由於退化性膝關節炎是無法治癒的疾病,除了藥物和關節腔內注射外,要有效治療同時還需搭配減重,強化膝關節活動運動及股四頭肌的肌力訓練,定期回診且培養正確運動方式與維持身心健康,才是治療退化性關節炎最好方
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