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乾淨才能看清楚 清腸衛教的重要性



        「阿伯~你最近排便習慣明顯改變,而且還有出現幾次血便的狀況,建議你要考慮做個大腸鏡檢查!現在大腸癌在台灣越來越多,檢查一下卡放心!」的確,根據109年12月份國健署最新癌症登記報告,大腸癌連續13年居十大癌症之首,全台每年有1.5萬人確診為大腸癌,平均不到40分鐘就新增一名患者,秀場天王豬哥亮、知名導演楊德昌、劇場鬼才李國修、《心海羅盤》節目主持人葉教授都因為大腸癌過世,所以實在不可輕忽!
  怎麼樣檢查出大腸癌呢?針對大腸的問題,大腸鏡是最好的檢查工具,除了可以找出問題並做切片確診外,由於內視鏡技術的進步,一些早期的癌症或息肉也可以由內視鏡切除,如此一來病人就可以不用開刀。但大腸鏡檢查最重要的關鍵,除了考驗檢查醫師的技術外,另一個重點就是受檢者是否有確實將腸子清乾淨。但怎樣才清的乾淨呢?不像許多檢查只需要足夠的禁食時間就好,大腸鏡檢查除了飲食上的配合,還需要搭配適當的清腸藥才能達到好的效果。但清腸藥物有哪些選擇呢?在台灣目前有幾種清腸藥物可供選擇,彼此之間效果也有些差異,目前健保只給付蓖麻子油或sodium citrate 等清腸藥,效果較差,所以民眾在就診時常會被詢問是否要自費使用其他清腸藥。目前清腸效果較佳的清腸藥物為polyethylene glycol(PEG) 或sodium phosphate 類,目前健保都未給付。
  PEG 是利用大體積的等滲透壓大分子電解質液來進行腸道清腸,藥品進入腸胃道後幾乎不會吸收也不影響體內電解質的平衡,對於有慢性腎臟、心衰竭、肝硬化等不適合吸收大量水分或擔心電解質不平衡的慢性疾病患者,是一種較為安全的選擇,但由於需飲用大量的液體,常有腹脹及噁心想吐的副作用。家屬在讓老人家服藥清腸時,也常抱怨無法順利服用完,所以常常在腸鏡檢查時有清腸不完全的情形。
  高滲透壓磷酸鈉瀉劑利用小體積高滲透壓的磷酸鈉溶液,服用後會將血液中水分利用滲透壓的差異帶入腸道中來促進腸道排空。磷酸鈉瀉劑清腸準備時,應分兩次服用效果為佳,第一劑約在檢查前一天傍晚開始服用,第二劑在檢查當天距檢查時間至少三個小時前使用完畢。另外由於藥劑本身口味略鹹,可搭配適當無渣飲料像是紅茶及沙士使用,避免直接服用可能造成的嘔吐情況,且由於這類的藥品是將體內的水分拉進腸胃道,因此每次使用後需再額外補充至少2000 毫升以上的水分,以減少體內脫水或電解質不平衡的情況,並增進清腸效果。一般情況下,服藥後大約30-60 分鐘左右會開始瀉下,每次作用時間大約2-3小時,3 小時後藥效趨緩,由於清腸效果佳,目前廣為各個醫院、診所及健檢中心所使用。
  選擇效果較好的清腸劑可以幫助檢查順利完成,清腸乾淨與否對於小病灶能否檢查出來關係重大,但我們還是必須注意這些清腸藥在使用上的禁忌症,如臨床懷疑有腸道阻塞、腸穿孔就不能使用。另外雖然磷酸鈉瀉劑效果佳,但是鬱血性心衰竭、嚴重腎功能不良( 肌酸酐廓清率小於30 mL/ 分鐘)、原發性副甲狀腺功能亢進伴隨高血鈣或曾發生過急性磷酸鹽腎病變病人不能使用,因為可能會惡化原有疾病甚至產生嚴重併發症。

        好的清腸藥使用固然對清腸有很大的幫助,但是嚴格執行低渣飲食,降低腸道中的食物殘渣也是很重要的喔!雖然幾天的低渣飲食過程較辛苦,但換個角度來說,大腸鏡久久才需要做一次,如果因為沒有清乾淨影響到檢查的品質,豈不是辛苦白費了呢?既然要檢查就好好把腸道清乾淨!搭配醫師細心的檢查,徹底把病灶檢查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