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節痛到瘋?! 如何遠離惱人的痛風



        痛風是現代人常見的慢性病之一,民眾對於「痛風」二字應該都不陌生,很多人都以為是吃太多海鮮等甲殼類才導致,甚至還有餐廳業者把鋪滿高級食材、澎湃海鮮的火鍋料理取名為「痛風鍋」來吸客。

痛風是體質導致的「宿命」?
  「痛風的成因是因為體內有過多的尿酸排不出去,尿酸結晶累積在關節處引起發炎反應,導致腫脹疼痛。」蔡雨茵醫師仔細說明痛風的成因。「尿酸的來源是嘌呤(Purine)類物質,人們常以為嘌呤都是吃太補、吃太多高嘌呤食物才會囤積在體內,其實從飲食中吸收而來的嘌呤只占體內總尿酸的20%,絕大多數的嘌呤是體內自行生成,約占人體內總尿酸的80%。」蔡醫師說,體內合成的嘌呤來自細胞中胺基酸、核苷酸類合成及核酸代謝產生的,隨著細胞的新陳代謝會生成嘌呤類物質,在肝臟中分解為尿酸,再由腎臟過濾後隨尿液排出,在健康的生理狀態下,體內會維持尿酸值的平衡,因此尿酸代謝機能與體質息息相關。
  「一般而言,尿酸會經由腎臟過濾隨尿液排出,萬一血中嘌呤類物質大量增加,導致肝臟生成的尿酸過多、加上排泄系統異常無法讓尿酸有效排出體外,此時倘若又不忌口,攝取過多高嘌呤食物,更容易使尿酸累積在關節中形成結晶,引起體內免疫系統攻擊尿酸結晶,造成紅腫、發炎等反應。因此有些人同樣攝取高嘌呤類食物卻不會引發痛風,有些人天天粗茶淡飯卻還是飽受痛風所苦。」

 

過度節食運動過度也會痛風?!
  值得一提的是,即便是體質跟飲食都正常,一旦細胞在短期間內大量死亡,就會生成過多嘌呤類物質導致尿酸增加。近年來台灣運動瘦身風氣盛行,坊間流傳各式減肥偏方,大家普遍認為瘦身有益健康,但若在短時間內瘦太快導致細胞大量死亡,也會讓體內尿酸急遽增加,容易引發痛風。此外,運動過度導致肌肉細胞短時間內快速代謝,血中尿酸值也會大幅提升,痛風體質族群都要留意別過度減重及運動,蔡醫師建議應循序漸進地瘦身,不要一下子瘦太快,健身則應選擇適度的有氧運動,並頻繁補充水份,且運動後則要避免飲用酒精性飲料並充分休息。
  痛風發作初期會有血中尿酸濃度偏高的現象,此時關節尚無疼痛症狀,多數人可能未及時察覺,隨著尿酸囤積越來越多,關節會出現疼痛症狀,多數患者是腳趾大拇指的第一指關節出現紅腫,但蔡醫師說,有些患者在急性痛風發作期抽血檢查,血中尿酸不一定升高,這是因為尿酸都已經堆積在關節腔,就會使血中尿酸指數略顯降低。急性痛風期醫師會針對症狀治療,減輕患者疼痛並降低體內尿酸濃度,但痛風是一場長期戰役,即便關節疼痛的警訊暫時移除,也還是需要正視體內高尿酸問題,不然痛風會反覆發生,嚴重時在關節處形成痛風石,使關節變形影響日常活動。 
 

三高患者痛風機率亦提高
  「痛風患者不是只要讓關節不痛就好,還要注意相關疾病。」蔡醫師強調,痛風患者容易合併心臟病、高血壓、高血脂、糖尿病及腎功能不全等疾病,這是因為尿酸結晶不僅會沉積在關節腔,也會在體內「趴趴走」。血中尿酸濃度沒控制好,導致結晶沈積在體內各個部位,堵塞血管造成心血管疾病,堵住腦血管導致中風,尿酸結晶也會導致腎功能退化、腎衰竭,影響範圍之廣,不可輕忽。

別以為痛風是老年人才要擔心的疾病,根據醫學界研究發現,痛風發病年齡已逐年下降,民國80年的統計資料顯示首次發病年齡平均為50多歲,到民國100年時,首次發病年齡為30多歲,統計數據更發現首次發病年齡在20歲的比例,從民國80年前的8%,到民國100年已上升到25%!痛風年輕化的趨勢儼然成形,這與年輕人生活作息不正常、攝取過多高糖、高嘌呤飲食有關,若又有體重超標、運動量不足的問題,更是容易成為痛風病患候選人。「我在診間常遇到30多歲的年輕人,三高藥物已經吃好吃滿,血檢報告稍有正常就又故態復萌,覺得偶爾放縱一下沒關係,今天吃太補明天就吃清淡點,今天熬夜明天就早點睡,或是工作忙到沒時間吃飯,喝一杯含糖飲料撐一下、晚餐再吃…….這些都是現代人常見的生活型態,但過度揮霍青春的情況下,不僅無法擺脫三高糾纏,同時也有痛風發作的隱憂。」蔡醫師談到。
 

痛風發生率已經年輕化
  蔡醫師指出,高血糖、高血脂症及高血壓的患者,因其體質及新陳代謝狀態不佳,假如又有高尿酸的問題,血管堵塞的機率比一般人更高,將加速動脈硬化的發生;此外,糖尿病患罹患痛風的機率也高出常人數倍,這是因為兩種疾病都是體內代謝異常所引起,有著類似的發病基礎,加上糖尿病患體內的胰島素濃度波動大,影響人體調節導致尿酸無法順利排出,因此研究顯示,約有三成罹患第二型糖尿病患尿酸過高,其中有10%已經是痛風患者。
  身為小兒專科醫師,蔡醫師常在診間看見體重過重、經常高油脂高含糖飲食的小朋友,她會苦口婆心地跟家長衛教。「現代父母太忙碌,很多是雙薪家庭,沒有時間幫孩子料理三餐,速食是便宜又方便的選擇,而糖果、零食、飲料更常成為安撫孩子的方法,導致孩子缺乏正確的飲食習慣,小小年紀就有過胖問題,小兒罹患痛風也已經不是新聞。建議家長即便工作忙碌,外食也應挑選低糖低油脂的健康飲食,鼓勵孩子也可選擇水果、堅果等有益健康的零嘴,以降低孩子罹患痛風的機率。」
 

健康飲食 避免痛風纏身
  蔡醫師建議,平時應避免攝取過多肉類、內臟及海鮮等高嘌呤類食物,一般人誤以為豆類會導致痛風發生其實是謬誤,根據研究,豆類雖然會微幅增加血中的尿酸濃度,但同時也會增加尿酸排泄率。此外酒精性飲料及含糖食物少吃為宜,雖說酒精及醣類的嘌呤含量不高,但在體內代謝過程會產生乳酸,進而影響尿酸的排泄;建議多補充富含維生素C的蔬果、花椰菜、胡蘿蔔、燕麥等食物,且每日應補充2000C.C以上的水份。
  至於得了痛風是否有痊癒的可能,蔡醫師說,若是因體質容易囤積尿酸引發痛風,除了及時就診、聽從醫囑指示用藥,只要能修正飲食習慣、改善新陳代謝,維持良好生活品質,不暴露於高危險因子,雖然痛風無法「根治」,但可以有效控制。「假設原本痛風一年發作三次,改善習慣後,變成三年發作一次,就是控制得宜,對生活品質很有幫助。」蔡醫師語重心長地說,現代人要把痛風視為身體發出的警訊,關節用「痛」讓你知道身體在抗議了,趕緊調整作息、改變飲食習慣,才能避免痛風纏上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