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下的無名英雄 社區藥師
封面故事

自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爆發,這兩年多以來台灣守住防線,盡力維持正常生活、減少經濟衝擊,一直是全球的防疫模範生。當然自律自發、勤於防疫的台灣人民是最大功臣,這兩年多來不眠不休、戮力投入防疫陣線的醫護人員、公衛專家更是功不可沒,其中隱身在鄰里巷弄的社區藥局,更是肩負起協助民眾抗疫責任的第一線英雄。
從2020 年1 月疫情爆發後的實名制口罩發放,到協助民眾預約疫苗,還有居家用藥指導、衛教等等,不少民眾都是直接到藥局請藥師幫忙,而日常工作已很繁重的藥師仍不厭其煩、協助民眾度過疫情剛爆發時的恐懼茫然。「疫情期間,藥師公會全聯會積極宣導,社區藥師也不斷與民眾進行衛教,希望輕症的民眾能自我照顧,先在家裡備妥解熱止痛藥、止鼻水藥、止咳化痰藥、腸胃藥、電解質補充劑及維生素B、C 等6 大類藥物,可緩解症狀。」藥師公會全聯會副秘書長邱建強說明。
疫情長期抗戰 社區藥師守護民眾
2022 年4月,台灣防疫政策逐漸走向與病毒共存模式,每日確診人數激增,雖然以輕症居多,但對疫情仍不可小覷,大家嚴陣以待、攜手對抗難纏的病毒。
「2022 年4 月中旬疫情爆發後,醫療院所壓力逐漸加劇,配合疫情指揮中心的分流措施要將病人分流,確診者採取輕症居家隔離,把醫療量能留給中重症病人。初期防疫政策規定是維持10 天的居家隔離,因此有慢性病的民眾無法出門領藥,就會需要由藥師協助到府送藥,如此一來,也能讓民眾安心居家隔離。」
邱副秘書長說,藥師公會全聯會扮演後勤角色,藥師在第一線衝鋒陷陣,而藥師公會全聯會則忙著將參與送藥到府的健保藥局地圖,一併整合至APP,經醫師遠距診療開立處方後上傳雲端,民眾會取得1 組序號密碼,透過掃描QR code即可選取藥局,1 組QR code 只能由1 家藥局調劑,不會重複調劑。藥師接獲處方後將於24 小時內調劑,並送藥到府或轉交社區大樓管理員,拍照後致電給民眾,無接觸教導如何用藥,才算完成任務。若有社區藥局負擔較大時也會啟動配套,轉由醫院或診所藥師協助送藥。
居家送藥 藥師被狗追遇蛇攔路
然而,社區藥師日常工作十分繁重,營業時間要服務民眾、提供藥物及日用品的販售,進行衛教等,因此只能利用下班後的時間進行居家送藥。「忙了一天後再挨家挨戶送藥到有需要的民眾家中,常常已經是晚上10 點之後,甚至有很多藥師得翻山越嶺送藥送到三更半夜;花蓮台東地區等偏鄉,藥師必須送至原住民部落,遇到狗追咬、半途遇到蛇的,各種狀況都曾遇過。」
除了為居家隔離的民眾送藥到府外,在疫情升溫後,藥師最舉足輕重的工作,就是協助實名制快篩的發送。
在4 月初疫情全面爆發之前,藥師全聯會已向政府反應並在媒體投書,呼籲應建立快篩防線,同時也逐步啟動一連串因應機制。「藥師全聯會先調查全台灣社區藥局的協助意願,令人感動的是,和2020 年全國升3 級時不同,當時是政府徵召、藥師配合,這次是全國社區藥師自動自發挺身而出。副秘書長猶記得當時正忙著指揮中心開會,一邊統計全台的支援藥局,原本以為能有2、3000 家藥局願意幫忙就很不錯了,畢竟疫情期間大家已經忙得不可開交,如今又得協助發放實名制快篩,只是增加工作負擔而已,沒想到會議還沒開完,就已經知道有超過5000 家藥局熱心協助,經過審查名單,排除掉重複登記和資格不符的藥局後,最後有4909 家藥局協助發放快篩。」
實名制快篩啟動後,藥師全聯會更著手將原有的健保藥局地圖APP 更新彙整。「初期民眾需求量大,網址一公布,伺服器每秒即湧入30mb 的龐大資訊量導致塞車,趕緊請工程師增加系統頻寬至每秒500mb,這才疏解網頁塞車現
象。」
因應快篩需求 全國醫藥軍郵動起來
邱副秘書長十分感謝第一線藥師,到目前為止,平均每天可發出36 萬份快篩,截至5 月中旬全國已經發出了3 千3 百萬份快篩,協助穩定民眾因疫情升溫產生的焦慮心情,也迅速建立了發放機制,讓國內快篩產線以及進口快篩的採
購,有因應時間得以跟上民眾搶購熱潮。「若非政府機制及藥師加入協助發放,在疫情升溫當下,難免會有哄抬情事發生,快篩是賣方市場,價格在自由市場一劑3、5 百都有可能;要確保民眾都買得到,又確保價錢低廉,是政府用很大的公權力去跟快篩廠商洽談,讓中間的經銷商利潤全部都消失;採購進來的快篩一到貨,馬上拉到倉庫請軍人協助貼標籤、動員郵務士協助發送,才有可能用100元的價格讓民眾快速買到,過程的艱辛不足為外人道。」
不過,即使渡過了5 月初的搶購快篩尖峰後,社區藥局的任務尚未結束,更重要的抗病毒藥物發送,也將會是一場硬戰。
口服抗病毒藥機轉複雜 藥師把關護健康
邱副秘書長分析,Omicron 病毒株引發的重症率不高(<0.1%),但隨著母數增加,重症人數也會增加,屆時將會影響到原本的醫療量能。「至於現在各界關心的口服抗病毒藥的發放原則,根據醫界研究,若在染疫的前五天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可有效防止重症發生率達88%。」
邱副秘書長強調,口服抗病毒藥的藥理機轉很特殊,Paxlovid 為複方口服藥物,每次需服用2 顆 150 mg Nirmatrelvir 與1 顆100 mg Ritonavir,每天服用2 次,連續5 天。在藥物機轉上,Nirmatrelvir 為SARS-COV-2 main protease(Mpro) 的抑制劑;Ritonavir 則是HIV-1 protease 抑制劑與CYP3A4 抑制劑,經由CYP3A4 調節Nirmatrelvir 的代謝,使Nirmatrelvir 的血漿濃度增加,達到避免病毒複製的目的,這類抑制型藥物至少會跟200 種以上的藥物產生交互作用,因此治療期間,很多藥不能同時使用的,加上Paxlovid 是以緊急使用授權(EUA)型態核准於臨床使用,不提供藥害救濟,更需要透過藥師協助把關。「Paxlovid是很新的藥,因此藥師全聯會蒐集很多相關的指引、摘要,持續開設線上課程提供第一線藥師了解藥理機制;此外,藥師全聯會也與健保署協商,讓發放口服抗病毒藥的藥局可透過雲端藥歷,了解民眾的服藥狀態,以評估抗病毒藥的使用安全性,確定可安全服用藥物,藥師才會放行。」
邱副秘書長補充,藥師公會全聯會讓原有的快篩地圖加值,讓需要口服抗病毒藥物的民眾,透過地圖就能知道哪間藥局有協助配發,而社區藥局也做到雙向服務,協助民眾找到有開立口服抗病毒藥的診所,轉介後取得處方箋再回到藥局拿藥。
後疫情時代 社區藥師角色明確
從口罩發放、協助預約疫苗,到居家送藥、配發快篩及口服抗病毒藥物等等,這些服務都是社區藥局在公衛上的服務。防疫視同作戰,在沒有大規模疫情前並沒有演練過應變流程,然而在疫情下全國社區藥局竟能在短時間內組織起來,協助民眾一起抗疫! 邱副秘書長說,疫情風暴下疫情指揮中心及各地方衛生局已經很繁忙,所以藥師公會和社區藥局齊心協力,層層調撥跟管理。「以57 家的核心藥局為主,往下再分配給各區域衛星藥局,核心藥局需對衛星藥局傳達資訊,讓藥物供給流通得以順暢進行,這是全體藥師本著對用藥的負責態度跟社會責任所展現出來的敬業精神。」
台灣即將進入後疫情時代,社區藥局一直是民眾的第一線好朋友。民眾到診所看診需要付費,但去社區藥局諮詢、尋求任何協助都是免費的,而藥師也很熱情地歡迎民眾,相信在後疫情時代,社區藥局、藥師跟民眾的關係將會更加緊密,大家對於藥師在公衛上的角色扮演及醫藥分業的落實,將會更加認同。醫藥界的目標一致,疫情下不分彼此,敵人只有病毒,為了民眾的健康,醫藥界會繼續攜手,直到戰勝病毒為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