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養素的缺乏可能與COVID-19 的臨床風險有關



        今年2 月一篇敘述性綜論發表於歐洲腸道營養學會的臨床營養期刊《Clinical Nutrition ESPEN》,提到維生素C、維生素D、鋅及硒的缺乏可能與COVID-19 的臨床風險增加有關,包括死亡率風險、急性呼吸窘迫症候群、疾病嚴重程度、發炎相關指標及延長住院天數等風險。

        隨著疫情延燒,除了疫苗接種及落實防疫措施( 如出門與人保持社交距離、全程佩戴口罩、手部衛生等生活習慣) 之外,飲食均衡成為更重要的課題,平時獲取充足營養素及礦物質,在面對日新月異的病症入侵時,才可以確保身體有足夠戰力來對抗病毒,減少重症的風險。以下介紹維生素C、維生素D、鋅及硒的功效及富含上述營養素的食物 :

一、 維生素C
  維生素C是一種水溶性維生素,參與體內許多生化反應,也是酵素輔因子,許多酵素進行hydroxylation時需要維生素C參與。其他功能如(1)增強免疫細胞,(2)參與抗氧化作用,(3)捕捉自由基,降低氧化傷害,(4)幫助結締組織合成,與皮膚、肌腱、血管健康有關,有益維持完整屏障。
█ 富含維生素C 的食物:番石榴、奇異果、木瓜、橘子、番茄、草莓、菠菜、彩椒

二、 維生素D
  維生素D (Vitamin D) 為脂溶性維生素,維生素D 在人體的角色類似固醇類荷爾蒙,透過專一的維生素D 受體 (vitamin D receptor, VDR),由其活化型式1,25-(OH)2D 執行。人體有超過30 種組織中有維生素D 受體,因此其作用不止於骨骼,同時與調節免疫功能和細胞增生、分化及凋亡的調控有關。根據國民營養調查(2013-2016) 建立的維生素D 的攝取量與血液濃度的資料顯示,國人普遍有維生素D 缺乏的問題,維生素D 可透過日曬經由皮膚合成或由食物及保健食品補充。
█ 富含維生素D 的食物:乾香菇、黑木耳、牛奶、乳製品、雞蛋、秋刀魚、鮭魚

三、 鋅
  鋅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具有抑制病毒複製、維持正常免疫和生殖系統健康、調節內分泌功能、維持正常生長及調節味覺與食慾等生理功能。一般植物性食品中的含鋅量低,其中植酸與鋅會結合形成不被消化的複合物,進而干擾鋅之生體可用率,全素者宜額外補充。
█ 富含鋅的食物:動物肝臟、魚肉、瘦肉
四、 硒
  硒的缺乏可能是新冠肺炎死亡的危險因子之一。硒在體內參與抗體的產生和氧化還原作用,避免組織損傷、感染和器官衰竭,並透過影響細胞發炎介質產生,促進免疫細胞清除病毒及細菌,如果缺乏硒也會加劇病毒的感染,但台灣的缺乏情形少見,均衡飲食就能達每日需要量。
█ 富含硒的食物:海鮮、瘦肉、動物肝臟、雞蛋、燕麥、大蒜、木耳

        雖然,上述維生素及礦物質有益身體,但這些營養素並非攝取越多越好,部分營養素訂有「上限攝取量」,長期過量補充會造成身體負擔,例如過量攝取鋅會導致腸胃道副作用、銅缺乏與腎結石或血球病變有關;因此,建議經由醫師、營養師或藥師的建議下,食用維生素及礦物質類的補充品才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