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悄悄找上門? 年輕族群心血管保養之道



 2020 年,演藝圈悲劇頻傳,尤其是讓人猝不及防的心臟病,帶走了35 歲高以翔、37 歲黃鴻升及45 歲劉真,其中只有劉真是已知自己罹患心臟病的患者,高以翔與小鬼黃鴻升,一位是心因性心臟病、一位是主動脈剝離,突發的病症瞬間就終止他們美麗璀璨的人生,令人不勝唏噓,也讓年輕族群開始警覺,不是只有中老年人才會罹患心臟疾病,年輕人也該好好審視自身心臟的健康狀況。

心血管疾病不是老人病
  「年輕族群較為缺乏病識感,也很容易『預支健康』。那是因為年輕氣盛、體力充沛,即使生活忙碌、壓力大、飲食及作息不正常,但稍微休息一下好像就又『充飽電』了,因此容易忽略與心血管相關疾病,沒有病徵發生更不會特別去檢查心血管,總覺得這是中老年人的疾病,離自己還很遙遠。」啟恩診所蔡松恩醫師表示。

       蔡醫師分析,年長雖然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子之一,然而,中老年人了解自己是心血管疾病的好發族群,平時就注意保健,飲食少油、少鹽、少糖,作息規律正常,也經常到醫院做例行追蹤檢查,如有病徵也會開始服藥,因此反而能掌控病情,相較起來,年輕族群若是太過操勞,導致「生理年齡」可能比心理年齡大,當心血管疾病無聲無息地靠近,一發病更讓人措手不及。

年輕族群更容易忽略
  心血管疾病泛指心臟和血管的疾患,像是高血壓、冠心病、心臟衰竭、心肌病變、心肌梗塞、心律不整、腦血管疾病或周圍血管疾病,包含風濕性心臟病及先天性心臟病,都是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成因很複雜,除先天性因素外,後天因素像是高血壓、糖尿病等慢性疾病、家族病史、感染,或是抽菸、過重、年邁長者及生活壓力、過勞或睡眠不足等,都是誘發心血管疾病發生的可能原因。
  蔡醫師提醒,三高患者幾乎可說是心血管疾病的「準病人」。高血脂、高血壓和高血糖等慢性病,容易併發動脈粥狀硬化。換句話說,在高血壓、高血脂及高血糖反覆折騰下,血管經年累月地老化,逐漸失去彈性,血管壁堆積、堵塞,久而久之就會形成心血管疾病。所以,只要有三高其中任何一種症狀,無論年紀大小,都要注意心臟血管的保健。而三高不是中老年人的專利,現代人長期攝取過油過甜的精緻加工食品,不少年輕人抽血檢驗後,都擠身三高之林,別小看不當飲食帶來的後遺症,不少心血管疾病就此萌芽而不自知。

運動要適量 不可「暴衝」
  此外,關於心血管疾病與運動之間的關聯性也引起不少討論。於前些日子猝逝的男藝人,不只經常運動,從事的甚至是激烈的運動。近來運動風盛行,很多人愛騎單車、跑馬拉松、玩三鐵,養成運動的好習慣對身體自然是有利而無害。但幾個月前有年方30 歲的企業二代在慢跑中引發心臟病發而猝逝,又有人懷疑運動是否容易引發心血管疾病?本來想靠運動保健康,卻反而適得其反。
  「運動對人體的幫助是無庸置疑的,只不過,講求適度、適量、適合自己的運動,才是有益身心的。」蔡醫師叮嚀,不少人從事運動是追求流行,朋友玩三鐵,一時興起也跟著去,但忽略了平時就該循序漸進地運動,突然間拉高運動強度,身體自然不堪負荷。

養成正確運動習慣
  蔡醫師提倡一個觀念,過去衛生保健都會強調的「333 運動原則」,就是每周運動「3 次」、每次「30 分鐘」、每分鐘心跳達「130下」的運動,才能增強心肺耐力,其實該打破這迷思了。所謂「333 運動原則」,是根據6、70 年代有氧運動的研究發表衍伸出的原則,然而並非只有做到「333 運動原則」才動得有效、有意義,對身體健康才有幫助,激烈的運動對體適能、心肺耐力當然有一定幫助,但有些非激烈的運動也有益健康。就有運動專家主張,長距離慢跑或是散步,對體適能心肺功能及心血管保健有一定的助益。「只要願意活動筋骨、流一點汗或是增加肌肉量的重訓等活動,都對身體有幫助,不侷限非得要玩極限超馬、超級鐵人賽等活動。」
  蔡醫師強調,運動一定要循序漸進,切忌「一頓大一頓小」,平時沒有運動習慣,在朋友邀約下突然跑去參加馬拉松賽事,這是年輕人最容易犯的錯誤,年輕雖然是本錢,不過運動不能用「硬撐」的,而是要安排妥適的運動計畫、讓運動難度隨著身體的耐受性增加,再調高運動強度為宜。這也能避免突然太激烈的運動導致心血管不堪負荷,反而導致心血管疾病的發生。

定期做心血管檢查
  此外,即使是年輕族群,也不要輕忽心血管疾病的威脅。尤其是心因性心臟病或是主動脈剝離、動靜脈瘤破裂等等,平時可能一點徵狀都沒有,讓人誤以為自己很健康而忘了保養。蔡醫師提醒,每年應定期做心血管相關檢查,許多診所都能做的心電圖、運動心電圖等,都可先為心血管做初步的檢查,再搭配抽血來檢驗三高等指數,對心血管的保健很有幫助。如果希望做更精細的進一步檢查,可前往區域醫院及醫學中心做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得以更清晰地觀察
心血管的健康狀況,如果有即將堵塞的隱憂,可以事前預防、治療,避免心臟突然發生狀況而措手不及,只不過心臟冠狀動脈電腦斷層掃描健保沒有給付,民眾須自費檢查。

良好飲食 確保健康
  蔡醫師說,心臟與血管是身體裡最忙碌的器官,只要出狀況都會影響全身,能及早保健、預防病變發生,才能確保身體健康的基礎。平時攝取低糖、低鈉少油的飲食,像是地中海飲食就是值得推薦的營養攝取方式,多攝取海魚、白肉(雞、火雞、鴨等家禽)、雞蛋及豆類等植物性蛋白質,搭配富含花青素的深色蔬果,能吃到豐富的膳食纖維、植化素、維生素與礦物質,而且蛋白質攝取及油脂也均衡。近期廣受討論的「得舒飲食」,得舒飲食是” Dietary Approaches to Stop Hypertension”的縮寫DASH,意思是「利用飲食方式來防止高血壓」,是一群科學家在1997 年研究出來的飲食觀念。得舒飲食是指攝取充足的鉀質、鎂質及鈣質等礦物質,多吃蔬果及低脂奶類製品及多食用全穀類等膳食纖維,減少脂肪、紅肉及甜食的攝取。蔡醫師強調,吃好睡好及適量運動,是遠離心血管疾病的不二法門;另外,現代人過度沉迷3C 商品也有可能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追劇、玩遊戲、上社群媒體等等,手機一刷就是好幾個小時,久坐缺乏運動,血液流速降低,倘若又正好是三高患者,容易造成血栓,導致心血管疾病發生。
  蔡醫師提醒年輕族群,及早建立心血管保健的觀念,多了解自己的「內心」世界,才能健健康康、盡情展現青春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