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皮膚病不是擦類固醇就萬能! 區分濕疹和黴菌感染



       每年到5 月中旬後,隨著天氣愈來愈熱,許多皮膚毛病也陸續出現,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濕疹和黴菌感染。但兩者有時因症狀上相似不易分辨,常有患者其實是黴菌感染不自知,皮膚出現紅疹、癢等症狀時誤以為是濕疹,使用含有類固醇的藥膏,反而使症狀愈擦愈嚴重。

濕疹到底是濕還是乾?
  濕疹其實是皮膚發炎的一大類疾病總稱,或通稱為皮膚炎。被稱為「濕疹」的主要原因是皮膚組織切片在顯微鏡下呈現表皮層很多發炎細胞的浸潤,表皮因而變得有很多小泡泡。在皮膚外觀的症狀是紅腫、甚至有組織液滲出,看起來比正常的皮膚還要濕的狀態,這也是濕疹在急性期的主要表現。然而,隨著濕疹病程的發展,皮膚症狀也會跟著改變。反覆的急性濕疹發作後,角質代謝會愈來愈不正常而導致皮膚的天然保濕因子喪失功能,皮膚組織會轉為較乾、較厚,皮膚顏色變得較深,也可能出現脫屑現象,這時代表濕疹已發展到亞急性或慢性的狀態。
  濕疹是皮膚科最常見的皮膚病類型,包括異位性皮膚炎、汗皰疹、脂漏性皮膚炎、缺脂性皮膚炎、日光性皮膚炎、接觸性皮膚炎等。它們的共同點是在疾病進展上類似:一開始紅腫、流組織液,接下來皮膚愈來愈乾、愈來愈厚,最後皮膚會變得粗糙並出現脫屑反應。

濕疹的基本治療原則
  上述皮膚發炎的治療,大多以短暫使用含類固醇的藥膏為主,或搭配止癢成分如抗組織胺,去改善癢的相關症狀;如果冒出很多滲出液、表面濕濕爛爛的,懷疑為細菌感染時,需要合併使用抗生素治療。不同種類的濕疹在治療上也會有差異,例如中重度的異位性皮膚炎可能需要使用到免疫調節劑,脂漏性皮膚炎所導致的頭皮屑則需要使用特定配方的洗髮乳等。

類固醇藥膏使用要小心
  黴菌引起的皮膚感染是一種夏季常見的傳染性疾病。由於有的病灶會癢、發紅、脫屑等,常被誤當成濕疹治療。若是黴菌感染卻只用含類固醇藥物,初期可能確實會有改善,這是因為類固醇會抑制黴菌感染引起的局部發炎反應,使紅癢症狀減輕,但事實上黴菌並沒有被殺死,反而會隨著時間逐漸滋長擴大,造成病情惡化。

皮膚的黴菌感染
皮膚的黴菌感染症主要有以下三類:
1. 皮癬菌感染( 夏季最常見的一種):通常是以其侵犯的部位來命名,例如長在足部( 足癬,俗稱香港腳)、大腿內側與陰囊交接處( 股癬)、身體各處( 體癬)、手部( 手癬)、頭皮( 頭癬)、指甲( 甲癬)、臉上( 臉癬) 等。常見症狀是惱人的搔癢,並且在病灶處會有脫屑的情形。
2. 念珠菌感染:是由酵母菌所造成的黴菌感染,常見於陰道和口咽部,免疫力差、長期使用大量廣效性抗生素或免疫抑制劑者較常見。
3. 汗斑:由皮屑芽孢菌引起的表淺性皮膚黴菌感染症,常見的部位以前胸、後背、腋下等多汗部位為主。病灶可能是淡紅色、白色、棕色的皮膚斑塊,所以又稱變色糠疹。大多數患者沒有症狀,少數有輕微搔癢的情形。

皮膚黴菌感染的治療
  皮膚表淺性黴菌感染在治療上往往需要有耐心,配合醫師和藥師指示做一個完整的治療。在病情較輕微的黴菌感染,以局部抗黴菌藥膏為主,連續使用2-4週。若遇到局部藥物治療失敗或反覆發作感染時,可考慮加上口服抗黴菌藥。另外,在使用藥物治療後,更重要的是改善生活環境、保持身體的乾爽,才能徹底擺脫黴菌的糾纏。

結語
  綜合上述,皮膚疾病千變萬化,外觀看起來很相似的紅疹,或許就有多種可能的診斷,而同一疾病也可能出現數種不一樣的外觀,除了應對症下藥外,日常也應注意溫度控制與除濕,並盡量穿著寬鬆、純棉且吸汗的衣物,平時也應注重防曬,避免陽光直射刺激皮膚等,減少夏季皮膚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