維生素D 能降低COVID-19 的風險?
健康相談室

維生素D 俗稱「陽光維生素」,人體可經由飲食攝取及陽光照射,獲得維生素D,食物提供的維生素D2 及維生素D3 為脂溶性,吸收途徑與脂肪相同,在小腸與膽鹽和油脂形成微脂粒,由小腸細胞吸收,進入乳麋管淋巴系統,運送到全身利用。維生素D 經由肝臟、腎臟及副甲狀腺素的調控,活化代謝為1,25(OH)2-D3 具有最高生理活性。
維生素D 可維持血鈣恆定,配合副甲狀腺素作用,促進小腸鈣質吸收,由於血鈣不正常會影響骨骼生長、血液凝固、心跳及神經傳導,維生素D 可維護骨骼、牙齒及生長發育,活性維生素D 之受體也存在於許多免疫細胞,如巨噬細胞(macrophages)、樹突狀細胞(dendritic cells)、T 細胞及B 細胞,因此具有調節免疫系統的功能。
一項刊登在《JAMA Network Open》的研究,發現維生素D 不足者感染COVID-19 風險可能較高。芝加哥大學醫學院針對489 名患者進行回顧性研究,患者早先一年內曾檢測維他命D 水平測試,因此依維生素D 水平分為3 組,包括「維他命D 不足」、「維他命D 正常」及不確定( 數據缺乏),並於2020 年3 月3 日至4 月10 日期間,進行COVID-19 檢測,研究發現維他命D 不足組(<20ng/ml) 感染COVID-19 的比例幾乎是維生素D 正常組的兩倍,顯示缺乏維生素D可能與COVID-19 感染風險增加有關。
維生素D 對免疫系統的功能發揮至關重要,先前有研究表明,維生素D 補充劑或許能有效降低呼吸道病毒感染的風險,因此有望減少COVID-19 的感染。芝加哥大學醫學院院長David Meltzer 表示,了解治療維生素D 缺乏症是否會改變COVID-19 的風險,對全球各地都具有重要的意義,並表示維生素D 不僅價格便宜,安全劑量下服用也非常安全,但還需進一步臨床測試,以確定補充維生素D 是否可以降低COVID-19 的風險以及潛在的嚴重性。
根據國民維生素D 營養狀況分析結果,台灣有超過66% 民眾處於缺乏維生素D 的狀態(<20ng/mL),不到2% 民眾的維生素D 是充足的(>33ng/mL),雖然國內目前僅零星社區感染,但維生素D 在免疫及骨骼健康的重要性是無庸置疑的,補充維生素D 可透過日曬及飲食攝取,可在陽光充足,但不強烈時,不擦防曬乳,曬太陽10~20 分鐘;飲食則可適量攝取菇類、魚類或強化維生素D 的乳製品,亦可透過醫師或營養師的建議,補充適合的營養品,疫情後的時代,民眾健康意識提升,想打造好體質,良好生活習慣與飲食均衡缺一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