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別惱人的皮膚癢 異位性皮膚炎新知



  廖先生,32 歲男性,在工廠工作,自16 歲開始全身皮膚反覆發癢紅腫,長期搔抓導致皮膚破皮流膿,經診斷為異位性皮膚炎。多次因全身皮膚廣泛性發炎住院施打類固醇治療,也常因併發蜂窩性組織炎接受抗生素治療,工作與生活皆受到極大影響,後來還發現罹患脂肪肝導致肝功能上升。廖先生前往免疫風濕科求診,除了基本皮膚保健,還接受多種免疫調節藥物治療,皮膚狀況漸趨穩定,搔癢情形也減緩,終能與疾病和平共處,維持生活品質。
  異位性皮膚炎通常在兒童時期發病,據統計約五分之一的兒童曾有過異位性皮膚炎,雖然發生率近年來不斷攀升,但大部分進入青春期後會逐漸改善;成人中也有5% 有異位性皮膚炎,多數在40 歲前發病,但卻常被大眾忽略,事實上
成人異位性皮膚炎相較於孩童往往更為嚴重,也會導致工作能力的下降( 如表一)。成人型異位性皮膚炎的皮膚病灶除了影響到軀幹、四肢彎曲處如膝窩、膕窩外,還會擴散到手部皮膚、嘴角、頭部或是後頸,皮膚反覆紅腫發炎,另一個疾
病特色是皮膚莫名乾燥發癢,夜晚常因搔抓導致睡眠障礙,抽血檢驗會發現體內過敏免疫球蛋白IgE 極高。

  異位性皮膚炎的致病機轉還不甚清楚,皮膚保濕能力不足、過敏原的刺激、體內免疫系統失調、遺傳基因、反覆搔抓刺激以及表皮細菌滋生等都會導致皮膚廣泛發炎,特別是家族裡或自身有過敏相關病史如過敏性鼻炎或是氣喘的高危險族群,有較高的機會產生異位性皮膚炎。長期皮膚發炎除了降低生活品質,研究也顯示可能併發肥胖、代謝症候群、心血管疾病、注意力不集中甚至憂鬱焦慮等疾患,對身體健康有極大的影響。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包括皮膚保健與藥物治療( 如圖一)。皮膚保濕很重要,每天塗抹乳液一至兩次可有效改善乾性膚質,衣著採用透氣材質避免流汗刺激,避免皮膚接觸刺激性化學物質甚至空氣污染物。心理或生理壓力也會導致皮膚症狀加劇,所以適時的放鬆與壓力調適是必要的。有時皮膚發癢難耐,會需要轉移注意力避免過度搔抓刺激皮膚。輕微的皮膚症狀經皮膚保健後都能獲得改善,嚴重一點的皮膚症狀需要局部塗抹類固醇藥膏或口服抗過敏藥物如抗組織胺,若治療效果不顯著還必須併用全身性類固醇以及低劑量免疫調節藥物如methotrexate、cyclosporin 等。對於難纏的皮膚癢可考慮使用抗憂鬱劑或抗癲癇藥物進行神經傳導調節,當表皮細菌過度孳生時需要短期口服或靜脈注射抗生素控制。近幾年來最受關注的生物製劑,能針對過敏疾病致病機轉中的關鍵發炎物質進行調控,在疾病治療上的應用有大幅進展,有的生物製劑甚至施用兩周就可看到治療效果。總結來說,唯有多方面的治療策略,結合藥物與非藥物治療,才能達到症狀的緩解,與這難纏的皮膚疾患和平共處。

  異位性皮膚炎的治療日新月異,治療得當不但可以提升病患生活品質,還可增加社會的生產力。因此如果長期全身反覆皮膚紅腫發癢,請不要輕忽,求診相關科別並加以診斷治療,相信終能告別惱人的皮膚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