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濕冷 關節就卡卡?淺談類風濕性關節炎的預防與治療



  天氣逐漸轉冷,有些人感覺到身體有些僵硬、關節卡卡,而且這些活動變得不太自在的關節部位不是容易因運動、勞損而導致關節炎發生的膝蓋、手肘、髖骨,反而是手指關節感到腫痛,這時就要留意是否為「類風濕性關節炎(Rheumatoid arthritis,簡稱RA)」上身!天一冷 手指關節腫痛不堪
  「此病稱之為『類風濕』,就表示症狀與風濕性關節炎類似,但病因卻不同。」行醫多年、專長為整合醫療及全人照護的法國國家醫學博士苑芝珊院長表示。類風濕性關節炎是進行性的慢性關節炎。「雖說醫界尚未完全找出類風濕性關節炎致病原因,但已知是一種自體免疫性疾病,體內不正常的免疫反應導致關節滑膜發炎,此病可能與基因遺傳有關。類風濕性關
節炎患者體內反覆且長期發生的發炎反應,使關節腔受到破壞,除引發關節腫脹疼痛,也會使肌腱縮短,嚴重時會引起關節變形,使患者痛苦不堪。」

非因運動傷害導致的關節炎     
  任何年齡層都可能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但經統計,患者以30 至50 歲最多,且女性發生率為男性的2 至3 倍。根據研究,體內帶有人類白血球組織抗原基因HLA-DR4 者,罹患類風濕性關節炎的機率比一般人高出數倍。類風濕性關節炎最初期症狀類似感冒,有疲累、精神不佳、食慾不振、全身酸痛、關節不適等,病程從輕微偶發的關節痛,經年累月慢慢變成關節破壞,所以常被忽略,直到病況嚴重、病患痛到受不了才求診就醫。而且有些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想透過推拿按摩、拔罐等傳統療法來舒緩關節疼痛,但因為類風濕性關節炎並非運動傷害及勞損,常常弄巧成拙使病情加重,錯過了治療黃金期,甚至使關節功能出現無法恢復的損害。
  苑院長進一步說明此病的特徵,「患者的大小關節尤其是上肢關節,長期處於慢性發炎狀態,且疼痛關節多半有對稱性,常出現在對稱小關節及手指關節;患者起床時感覺關節格外僵硬,活動後僵硬感逐漸消失;另外,皮膚表面出現一些小結節,X 光檢查時發現關節骨骼出現侵蝕狀況,大部分類風濕關節炎患者在血檢可發現類風濕因子,如患者出現上述幾點症狀,就可能罹患了類風濕關節炎。」

類風濕性關節炎患者最明顯的症狀,是手指關節腫痛、嚴重者會導致關節變形。

  「由於目前類風濕性關節炎尚無法完全治癒,因此臨床醫師的治療原則多為症狀緩解,讓病患感覺舒服為重點。」苑院長說,針對急性期就醫的患者,醫師多開立抗發炎藥來緩解發炎反應,佐以低劑量類固醇控制病情,使關節回復正常功能,減緩病情惡化,再配合高劑量類固醇以改善蔓延至關節以外的器官發炎反應,也會開立抗風濕藥物、免疫抑制劑或生物製劑與標靶藥物。「除了以藥物緩解發炎反應,也可以搭配物理治療,在患部關節熱敷,搭配運動復健,讓病情逐漸趨緩。如果患者關節變形嚴重,再考慮進行人工關節鏡手術、甚至置換人工關節。」

身心靈全人照護  與疾病共存
  類風濕性關節炎多半需要長期服藥,如何在有效治療的劑量與藥物副作用間取得平衡,是每位醫師必須為病人考量的。苑院長分享她的治療經驗。「一位七十多歲的婦女長年受到類風濕性關節炎所苦,光是舒緩關節發炎、疼痛的藥物,一天就要吃三十幾顆,生活品質也變差,藥物也使身體喪失元氣。」苑院長先是為患者調整藥物,減少藥量,並且搭配全人醫學概念及順勢製劑的輔助療法,以針灸紓減患部壓力,再佐以口服玻尿酸、黏多醣體,讓患者關節滑膜保持濕潤順暢,減少磨損及發炎,再搭配運動保健讓患部血液循環順暢,更重要的是,苑院長還扮演心理治療師的角色,傾聽患者的心聲、了解生活中所發生的不快樂。「由於自體免疫疾病是全身性的,心情好壞會影響病程,病人說出心中的不愉快、讓心情恢復愉悅,食慾好、睡得好,久而久之就不常發病了。」
   苑院長說,經過長時間的治療,這位深受類風濕關節炎所苦的病患不僅可以擺脫藥罐子,關節也變柔軟、活動順暢。「除了有一回因口角紛爭導致心情起伏而發病,她可以說已經能與這個自體免疫疾病共存。」


全身性症狀  不可不慎
  正因為自體免疫疾病是自身的免疫系統遭受攻擊,因此保持心情愉快、正常生活作息及正確的飲食,對改善病症很有幫助。「值得注意的是,有類風濕性關節炎發生風險的患者,除了引發慢性關節炎外,身體器官也可能出現發炎反應導致不適,常見的有呼吸系統出現肺膜炎、肺部結節等,眼睛也會出現鞏膜炎、紅膜炎等病症;皮膚容易出現乾癬、也可能出現心包炎或心肌瓣膜病變,不得不慎。」苑院長建議,懷疑自己可能是類風濕系關節炎好發族群、或是常常出現手指關節不靈活、腫痛的症狀,或是家族中有人曾罹患紅斑性狼瘡、類風濕性關節炎等自體免疫疾病,可以到診所做詳細的檢查,知己知彼,才能預防此類疾病的發生。
  更重要的是,類風濕性關節炎的生活習慣及飲食方式,可以說是與疾病的發生息息相關,以及運動習慣的維持,讓關節保持靈活順暢,也可以減少類風濕性關節炎侵犯的發生。「寒冷的冬季,少吃冰冷或辛辣刺激的食物,並注意關節的保暖及保濕,感覺末梢循環不佳時,可浸泡溫水,增加血液循環減輕疼痛。另外,可做一些能保持肌耐力與關節活動的運動,預防關節的變形,但運動強度與方式須先與醫師討論;至於身型肥胖的患者,最好能積極減重,降低關節的負擔,最重要的是,患者與醫師相互合作,才能戰勝類風濕性關節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