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季 當心腦中風纏身?!



  「心血管、出血性或阻塞性腦中風等疾病,冬天確實是此類疾病的好發期,尤其是寒流來襲、氣溫驟降,更會提高心肌梗塞、腦中風的發生機率。其實對萬物而言,冬天的酷寒就是生物的嚴峻考驗,但只要熬過冬天,春天來臨時便能迎接萬物生生不息、欣欣向榮的嶄新一年。」三民診所院長簡志豪醫師表示。
  正因為冬季是慢性疾病的好發,許多有心血管、三高慢性病的患者,在冬季會特別注意身體保健,但炎熱的夏天其實也不可輕忽此類疾病的侵襲。
  「醫界有統計,八月份年輕型中風的發生機率反而比較高,所謂的年輕患者可能只是四十幾歲以下,甚至有二十幾歲的年輕人在夏天發生中風。」簡醫師進一步說明。「年輕型中風以出血性的比例較高,約占百分之三十,仔細分析病因,發現可能與生活型態、作息不正常、飲食不均衡、壓力過大有關。」

水分攝取不足 讓血液變濃稠

  簡醫師提醒,要分析中風原因,首先要清楚病人的身高體重、體型、工作環境,以及中風時是否從事高強度、劇烈的運動等等,才能判斷其中風原因。「但如果針對發生於夏天的中風原因,還需了解患者是否水喝太少導致血液濃稠、血流不順,使心臟需要用更大的力量,才能把血液打出去,增加心臟的負擔。」
  夏天水分攝取太少,的確會提高中風發生機率,簡醫師用較為白話的方式為讀者分析:「一個黏稠的物質要移動到血管末梢,自然比較不容易,在推進的過程中也會增加血管壁壓力,使血壓升高。」根據研究,人體水分攝取準則以每公斤體重補充3、40 cc 的水為宜,讀者可自行估算每天需補足的水量,避免身體在不知不覺中缺水,而使血液過度濃稠。至於如何判斷水量攝取夠不夠?最直接的方式就是觀察尿液顏色,如果顏色深、味道重,就表示水分攝取不足,需要盡速補充。

暑假作息紊亂 身體亮紅燈

  此外,久坐不動也會降低血液循環,增加血管內血栓發生的機率,當血栓在血管中流動,就容易造成栓塞。「這點尤其容易發生在年輕型中風,像是放暑假天天窩在網咖中玩電玩,一坐就是十幾小時,期間不僅沒有站起身活動筋骨,甚至沒有正常進食、還熬夜不睡覺,使疲勞累積,即使是年輕人,也容易出現血栓,導致中風發生。」簡醫師語重心長地提醒年輕族群,雖說從整體數據來看,年輕人發生中風的機率很低,但還是不能掉以輕心,肆意消耗青春本錢,萬一中風發生,可真是會後悔莫及。
  
室內外溫差大 灌冷飲導致血管收縮

  另外,也有人擔心,台灣夏天氣溫屢創新高,室內吹冷氣降溫,室外豔陽高照,導致溫差過大,生活中老是在忽冷忽熱的環境中,是否也會提高中風發生的機率?
  「過於激烈的溫度變化確實會造成身體負擔,不過,仍不至於會使原本健康的身體突然發生中風。倘若在溫差過大的環境中容易出現不適感的民眾,如果本身又患有高血脂、高血壓及高血糖等三高痼疾,更容易導致血管負荷不了,而提高中風的風險。」
  簡醫師說,就好比把燒得發燙的鐵塊放進水中,會發出「滋」的聲音般,顯見在高溫的狀態下急速冷卻會造成劇烈變化。夏季高溫使得體溫升高,這時如果飲用大量冰水、進入相對低溫的環境,使血管、毛細孔收縮,反倒會將悶熱關在體內,容易引發中暑現象,更會使血管因劇烈收縮而承受過度壓力。「即使醫學上並未有夏季吃太多冰引發中風的實際案例,但我認為還是該從身體保養的角度去正視這問題,平常要注意保健,夏天不要暢飲太過冰冷的飲品,選擇接近室溫的飲料為宜,另外冷氣溫度也別開太低,要進入冷氣房前可以披上一件外套,減少溫差。」

控制中風危險因子是關鍵

  簡醫師強調,腦中風不是意外,病人多半是危險因子沒控制好,才會造成腦中風發生,因此三高病人不只在冬天時注意血管保健,夏天也不能掉以輕心。
  至於平時該怎麼保養心血管、減少中風發生機率?簡醫師說,除了養成規律運動的好習慣,最重要的是控制血壓。「中風的發生因子中,以高血壓為最重要的因素,血壓容易受飲食、生活習慣、壓力等因素干擾,如果能妥善控制,以減少血管壓力,對降低腦中風發生機率幫助最大。另外,平時留意飲食,多攝取能降血脂、清血管的食物或保健食品,對降低中風機率也很有幫助。」
  「三十年前越戰時期,解剖戰死的美國士兵時就發現,照理說外表身強體壯的士兵,心血管卻出現阻塞甚至硬化的狀態,宛如中老年人,原因就出在西方飲食的高鹽高油脂,導致心血管淤塞情況嚴重。」簡醫師說,而這也與現代人的飲食狀態類似,換言之,再不改善飲食結構,即使是外表看似健康強壯年輕人,心血管也可能逐漸出現問題。
  「身體保健要從年輕時期做起,除養成每日運動的好習慣,飲食多攝取像是燕麥、紅麴等在醫學上已經證實能幫助降低血脂的食物,另外,亦可補充富含DHA 等深海魚油。」但簡醫師特別叮嚀,在補充深海魚油之前,要先至醫療院所檢驗血脂肪指數,要把血脂肪控制在正常數值中再吃深海魚油等保健食品來控制,方能達到應有效果。